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现将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取得继续在我校攻读硕士、博士资格的应届毕业生也可申报。
三、活动时间
2025年7月——2025年8月
四、活动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党的青年工作》《论教育》等重要著作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学习材料。组织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社区、农村、军营等,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出光明前景。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结合“青春赓续红色血脉工程”,充分利用我省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大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体悟红色文化等活动,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深化仪式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突出形势政策教育、新时代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考察国情、体验社会、服务群众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树立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人生理想。
3.中华文脉传承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组织大学生调研古村古建、历史街区,参与编写村史村志,收集民间故事、传统歌谣、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鼓励大学生创作编排一批反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元素、新时代农村美好生活和青年昂扬风貌的文艺作品,开设书法、国画、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课,把优质文化资源等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4.科技创新研学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科学素养,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基层普及安全生产、智慧农业、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依托“科技小院”,组织涉农科研院校大学生下乡服务,开展授课交流、田间实训、农技指导等活动,助力农户增产增效。支持大学生紧密结合学科专业,深入重点工程现场、科研院所、工厂车间等开展“揭榜攻关”式学习实践和应用研究。
5.乡村振兴促进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泛开展粮食安全教育、特色产业帮扶、和美乡村建设、中小学支教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活动。支持大学生参与各地“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鼓励大学生协助设计乡村文旅路线、拍摄乡村推介宣传片、开发地域特色文创产品等,扩大“这么近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宣传效果,助力农民增收创收。引导大学生参与组织“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6.绿色发展倡导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时代内涵,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广泛开展绿色科考、生态环保宣讲、文明绿色出行等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专项行动,自觉投身美丽河北建设生动实践。
7.社会服务践行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充分利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建功行动,结合“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普法宣传、法律援助、金融反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平安乡村(社区)建设等基层治理实践。组织医学专业师生医疗服务队下乡,开展义诊咨询、健康体检、康复护理、急救培训、慢性病防治等活动,帮助农民群众就近就便获取医疗服务。结合“寸草心爱老敬老行动”志愿服务、“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聚焦高龄、残疾、空巢等老年人群体以及孤独症、智力残疾儿童困难需求开展关爱帮扶行动,组织动员大学生为特殊群体提供助学帮扶、亲情陪伴、安全照护、心理咨询等服务。
8.卫国戍边服务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化“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专项活动,重点围绕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组织大学生开展“我为祖国守边防”感悟、“青春献策边境行”调研、“强边共筑民族魂”宣讲和“大美边境风景好”推介活动,生动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和卫国戍边的青春故事。
五、项目管理
报名管理:
实践团队自行组队,可采取项目组团、班级组团、支部组团、社团组团、兴趣组团等多种方式自由组团,鼓励跨年级、生源地相同的学生就近就便组队,组建的团队须明确唯一申报单位。
每班需报2-3支队伍,至少需报两支队伍,各院组织社团至少报一支队伍。每支实践团队人数需要8—10人,配备1名指导教师。同一名同学不得同时负责或参与两项社会实践活动,一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不超过3支社会实践团队。
报名队伍需填写报名表,团队成员均需在安全承诺书上签字。
请有意向申报“三下乡”的团队于7月10日前将报名表发送至3874464216@qq.com邮箱中,邮件标题命名为“团队名称-负责人姓名2025三下乡”。同时填写好在线表格后。
成果管理:
“三下乡”实践团队需收取实践成果包括“五个一”和一支汇报展示视频。
“五个一”:1支活动视频(包括一个不带声音和背景音乐原素材和一个成品视频)、1篇图文记录、1份调研报告、1次媒体报道、1份成果展示ppt;
汇报展示视频是各团队将实践成果凝练成6-8分钟舞台汇报展示,录制展示视频。
提交时注意“五个一”中的各项命名好后放到一个文件夹里,汇报视频放到一个文件夹里,再将这两个文件放入同一个文件中并已团队名字命名。提交至邮箱202616607@qq.com。
提示:
参加“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同学都需领取志愿汇保险(领取方式见附件5)或是自行购买其他意外保险,应自觉接受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六、评奖选优
院级评优:各学院根据以上两项考核内容进行院级实践成果评比,将本学院团队进行排序,考核内容将作为各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材料不全或考核不合格的,不予推荐各类社会实践评优。
校级评优:校团委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满分一百分,“五个一”实践成果及汇报展示视频两项各占50分。届时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分别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并择优选拔团队参加实践育人报告会。
市级及以上评优:校团委将根据校级评优情况,择优推荐团队或个人参加各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选。
报名管理:
报名队伍需填写报名表,团队成员均需在安全承诺书上签字。
参加返家乡的学生自行报名,报名方式如下:
方式一:
(1)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选择“社会实践”—“报备入口”栏目。
(2)点击“注册账号”。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注册(注册过的同学可直接登录),登录后选择“返家乡项目”。
(3)点击“岗位列表”,按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状态选择“报名中”),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方式二:
关注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相关推文,按照要求的形式进行报名。
“返家乡”项目评优:
院级评优:学生会将组织评审团对分享会汇报人进行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分别给予综测加分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