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包括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的研究生。
本学科研究有机、无机、生物等化学产品生产相关的合成路线、合成工艺及化工工艺、设备的设计,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化工理论知识,能解决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化工、环境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及制药等领域中相关工艺和技术问题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才,服务于化工、材料、国防、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化工工艺(储氢技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制备工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纳米材料制备工艺、有机光电分子的合成、有机小分子凝胶制备工艺、高性能分子筛制备工艺及其催化性能、高性能吸水吸油树脂及其复合体系制备工艺、精细化学品添加剂等。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河北自然基金8项。其中产业化项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9人,留学归国人员8人,中科院以及985高校博士毕业20人。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欢迎化学、化工、材料、生物、高分子、环境、食品、药物化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生物化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应用生物化学、纳米药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调控和天然药物开发。生物制药主要研究哺乳动物生物反应器生产人源化蛋白质的生物技术理论和工程优化;应用生物化学主要是通过对疾病发生中细胞内多种调节因子的表达变化分析与疾病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调控方式,揭示它们对机体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纳米药物为将药物制备成纳米药物,并研究其药效及药理作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调控主要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及化学品,包括大宗化学品和生物新型能源等,并研究其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而调节其产物的表达;天然产物开发主要利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从天然植物和动物体内获取各种活性成分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本学科现有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人,其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含博导2人,中青年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院所。
近5年来发表的SCI文章40余篇,参编审各类教材5本。申请并获得各类课题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现有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价值人近200万元。具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荧光分光光度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蛋白层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控制发酵罐等大型仪器设备。欢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以及食品、检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报考。
本学科依托应用化学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包括XRD、SEM、TEM、AFM、FTIR、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装置,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本学科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应用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在应用化学领域进行重大和前瞻性的创新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人才。
1. 应用电化学与新能源材料。能熟练应用现代电化学原理进行金属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技术及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2. 计算化学与纳米材料化学。利用第一性原理和纳米合成技术,进行电、光、磁、光催化等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并在纳米尺度上控制材料的颗粒尺寸、分散度、维度、形状、结构和排列等,达到操控其性能和应用的目的。
3. 应用分析化学与商品质量检验。根据商品进出口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进行化工产品、煤产品和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药物等残留的研究。
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其中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等共计22项,发表科研论文346篇,被SCI、EI、ISTP收录近百篇,出版著作10部。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4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
欢迎化学、化工、环境、生物、材料、冶金、高分子等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下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融合了化学、生物学、市政工程、海洋工程、材料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科着眼于全球大环境,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致毒和去除的全过程剖析,深刻揭示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内在关系,致力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学科重点解决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致毒机理,揭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研发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设备,已为国内多家工矿企业提供了多套,深受用户单位认可。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化学、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新技术、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电化学、环境生物学、新型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修复与建设。
本学科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课题77项、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获省、部、市级奖8项,出版学术专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完成省级科技鉴定15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0余篇。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
本学科历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部分导师所在研的国家级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主创新课题、企业委托重大课题等,其科研能力(包括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全面的培养,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欢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生物学、给排水、市政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报考。
本领域根据化学工程类企业的特征,覆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化工行业。
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绿色化学工艺、新能源化工、纳米化学和纳米技术、电化学工程、清洁环保防护技术、生物制药与生物技术。
本领域共承担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各类纵向科研项目80余项,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发及应用项目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4部。
本领域现有教授18人(含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
欢迎化学、化工、环境、生物、材料、高分子、食品、药物化学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及工程技术人员报考。
| | | | | |
| | | | | |
| | | ④825物理化学或826微生物学(仅限生物化工方向选择)
| B37有机化学或B38生物化学(仅限生物化工方向选择)
| |
| | | | |
| | | | | |
注: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工方向招生人数不超过9人。
根据国家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全面实行收费政策。学校将按照国家和河北省的相关规定收取学费,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助教、助研和主管岗位资助学生学习,符合条件的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2015年学费、助学金、奖学金标准如下:学术学位硕士学费为8000元/人/年(分年交费),专业学位硕士学费为7000元/人/年(分年交费);国家助学金为6000元/人/年,校内助学金为2000元/人/年;一等学业奖学金为8000元/人/年,二等学业奖学金为4000元/人/年,三等学业奖学金为1600元/人/年(学业奖学金整体覆盖面为80%)。
◆我院着手的硕士研究生采取弹性学制,一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入学以后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和研究方向,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研究方向仅为考生的初步意向。
◆考生可登陆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网站,查阅并下载专业简介及报考要求、自命题复习大纲及今年初试和复试试题,以作参考。